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自号臆庵道人。年号顺治。

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十年(1653年)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垦荒。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面对全国出现的抗清高潮,顺治帝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进占云南省城。除地处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外,全国大规模的抗清武装力量基本被平定。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终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戌时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逝世,皇太极在生前并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福临的异母长兄豪格和叔叔多尔衮争位,多方利益权衡之下,最终多尔衮扶立福临继位。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实际清廷由多尔衮控制。

1644年正月改元顺治。九月,清廷自盛京迁都北京。九月十九日(10月19日),顺治皇帝抵达北京。十月初一(1644年10月30日)顺治帝即皇帝位于武英殿,告祭太庙社稷,成为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七年十二月戊子日(1650年12月31日)在关外出猎的摄政王多尔衮逝世。顺治八年正月庚申日(1651年2月1日),顺治帝开始亲政,年十四岁。同年八月大婚。

顺治十八年正月丁巳(1661年2月5日),顺治帝在养心殿逝世,年二十四岁。著有《资政要览》。

顺治帝有八子、六女,但并未立储。逝世后,遗诏第三子玄烨继承皇位,即康熙帝。

六岁即位

福临是以幼小之年在激烈政治斗争中被拥上帝位的。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暴卒,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精明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动议,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这位年仅六岁的童子皇帝,虽然尚不谙世事,但在满州人特有的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却有一种好胜的性格和天然的优越感。崇德七年(1642)年底,皇太极出猎叶赫一带,携他前往,当行猎于噶哈岭时,福临曾“射中一麅”,那时他年仅五岁。在举行登位大典前,他出宫乘辇前往笃恭殿,乳母因其年幼欲登辇陪坐,他拒绝说“此非汝所宜乘”,显示出不可冒犯的帝王尊严。随着年龄的增长,福临愈益感到现状对他的这种尊严实际上受到很大的挑战和侵害。

当时真正掌握帝国实权的是他的叔叔多尔衮。多尔衮“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竟以朝廷自居”。“其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盖造府第亦与宫阙无异”,“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实际上造成了“关内关外咸知有睿王一人”的局面。

乾纲独断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病逝于喀喇城。顺治八年正月初六(1651年1月26日)福临将多尔衮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以谋乱罪“幽禁”,十二日后御太和殿宣布亲政。此年他虽仅十四岁,但“坐殿上指挥诸将,旁若无人”。二月二十一日,福临颁谕追论多尔衮罪状昭示中外,“罢追封、撤庙享、停其恩赦”。

多尔衮虽遭身后之罚,但其势力仍在。消除其影响,收回被分散削弱的皇权,确实很费周折。福临亲政之初,为处理纷繁的日常政务,曾下令“复用诸王”于部院。其中被多尔衮严重打击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开始握有重权。但这时福临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翦除多尔衮的亲信余党上。闰二月他下令处死谄附多尔衮而握有实权的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八月杀掉固山额真、吏部尚书谭泰,十月令阿济格自尽,这一系列的措施沉重打击并消除了多尔衮派的势力。在根本上稳定了政局之后,顺治九年正月,福临谕内三院说:“以后一应奏章悉进朕览,不必启和硕郑亲王。”三月又下令:“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从而大权集于一身,他当上名副其实的满清皇帝。

福临是个刻苦学习,励精图治的帝王。他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多尔衮)薨,方始亲政。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书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读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这是实情。他曾在座右自书:“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以警策自励。他博闻强记,耽爰诗赋戏曲,每于绝妙辞章,赞赏不已。但他并未忘记君主的身份,对经书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他尤善于思索,学以致用。大量的汉文典籍对他影响极深。在研读典籍中,他对孔子、朱元璋以及朱由检发生极大兴趣。从这几位人物的思想活动中,悟得了治国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的治国思想。他很想有一番作为。

思想统治

福临亲政之时社会很不安宁,内地反满斗争连绵不断。福临亲政的第二年,定南王孔有德失守桂林自杀,敬谨亲王尼堪遇伏衡阳身死,当时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而民族矛盾尤为激烈。因而福临感到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是收买,安抚汉人,镇压反抗。为此,他努力推行教化,以加强思想统治。福临膺服孔子,他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他亲政后的第二个月,即遣官赴孔子故乡阙里祀孔子。九年九月他亲率诸王大臣等到太学隆重释奠孔子,亲行两跪六叩礼。他谕学官、诸生说:“圣人之道如日中天,讲究服膺,用资治理。尔师生其勉之。”福临还命内院诸臣翻译五经,他赞美说:“天德王道备载于书,真万世不易之理也。”他认为“治平天下莫大乎教化之广宣,鼓动人心莫先于观摩之有象”。于是,他主持编修《资政要览》、《劝善要言》、《顺治大训》、《范行恒言》、《人臣儆心录》等,均亲自撰写序言。

十二年(1655)春,他谕礼部说:“朕惟帝王敷治,文教是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尔部即传谕直省学臣训督士子,凡六经诸史有关于道德经济者,必务研求通贯,明体达用。”号召全国读经。他以“自古平治天下莫大乎孝”,特命大学士冯铨为总裁官编《孝经衍义》。他为“考百代之是非”,特命大学士巴哈纳、刘正宗等为总裁官编《通鉴全书》。他大力提倡忠孝节义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顺治九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神化了关羽的忠义。他一再下令旌表各省的“忠孝节烈”之人,并注重实行满汉一致。九年(1652)十一月他谕“命诸王宗室内有孝友义顺及守节贞烈者,宗人府核实具奏,礼部照例旌表”。

从此开始在八旗中旌表忠孝节烈。十年四月决定满洲部院各官与汉人官员一样实行“离任丁忧”制。他视尽忠尽节为人生最高的道德准则,表彰北京被李自成攻陷时故明朝臣之“殉君死难”者,赞扬其“幽忠难泯,大节可风”,下令礼部“详访确察死节职名并实迹具奏”,“给谥赐祭”。他还特为“身殉社稷”的崇祯帝朱由检立碑,赞扬他“励精图治”,追谥为“庄烈愍皇帝”。对“从君殉节”的明司礼监太监王承恩,更是赞扬备至,称道他“目击艰危,从容就义”,“即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加焉?”特为立碑致祭赐谥为“忠”,以“使尽忠者以为劝,不忠者以为戒”。通过全面倡导忠义,树立了满清是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对消除广大汉人对满清统治者心理上的隔阂,对缓和民族矛盾,特别对安定汉人地主的人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页面连接:http://www.nskyin.com/view_0_bkkb8/1zb3b3os.html

笔趣阁5200 棉花糖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废文网宝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