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李寿告诉李知乐,其实小皇帝阿离跳崖之后没有死。因为姓吕的大内侍卫死死地抱住小皇帝阿离,所以小皇帝阿离落水后并没有死。生于江南的姓吕的大内侍卫拼尽全力,护着小皇帝阿离游回了岸边。当时活下来的人并不多,除去不久之后累死重伤而死的,不过十几个人而已。就连姓吕的大内侍卫也因为伤重而死,陆丞相也因为是一个文人,没有坚持到最后。

当时大家不能对抗蒙古人,只好隐姓埋名下去。大家躲在一个渔村里面,等待有人救他们回去。可是等来的消息是,小皇帝死后,南宋彻底完了,凡是忠于南宋皇室的人,不是已经死了,就是已经四散了。如今忠于小皇帝的臣子几乎一个也没有了,更加没有人来救小皇帝他们了。小皇帝一行人不但人数少,而且身上没有什么财物,只好和一些灾民难民出海逃生。

为了不顺从于蒙古人,为了不被蒙古人查出小皇帝的身份,小皇帝带着大家逃到了南洋一带。小皇帝谎称自己是落难的汉族子弟,带着家人和下人来这里定居。从此小皇帝在这里住了下来,而且开始在当地开枝散叶。当时小皇帝和十二个手下,一共十三人,组成了南宋十三后人这个小团体。他们以小皇帝阿离为首,大家对外是一家人,对内依然是君臣关系。

小皇帝和他们以为他们将要在这个海外蛮荒之地生活下去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这个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郑和,他出现的时候小皇帝阿离已经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了。阿离的重孙子也已经成家,阿离算是五世同堂了。阿离是南宋皇帝之中活得最久的一个皇帝,也是唯一一个五世同堂的皇室成员。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原本姓马,元朝初年,郑和的祖先移居云南,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

马和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庭里,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跋涉千里,朝觐麦加,因而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哈只“,即“巡礼人“或朝圣者之意。郑和母亲姓温,非常贤良。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哥哥叫马文铭。马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势力,派手下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发起明平云南之战。在战乱中,年仅11岁的马和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后来,进入南京宫中,在14岁那年来到北平的燕王府。燕王朱棣见马和聪明、伶俐,便把马和留在身边,成为燕王的亲信,为了提高身边服务亲随的文化水平,朱棣不仅挑选学识丰富的官员到府中授课,而且还让他们随意阅读府中的大量藏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马和很快便成了学识渊博的人。

由于马和身材魁梧,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出色地完成燕王委派他的使命,得到朱棣的器重,“内侍中无出其右“,尤其是在帮助朱棣登基称帝的过程中,马和立下大功,更为朱棣所赏识。

在靖难之役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

在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朱棣以赐姓授职的方式表达他对有功之臣封赏与恩宠时,马和被赐姓“郑“,从此便改称为“郑和“。同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官员。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郑和少年时就在明军中服役,在明军中长大,后转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郑和成年后,经受了战火考验,跟着朱棣参加“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实战经验。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二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郑和下西洋中的几次军事行动也证明了郑和的军事指挥才能,确保了这几次军事行动的成功。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十一日)朱棣命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余人出使西洋。1406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宝垄登陆,进行贸易。时西爪哇与东爪哇内战,西爪哇灭东爪哇,西爪哇兵杀郑和士兵170人,西王畏惧,献黄金6万两,补偿郑和死难士兵。

随后到三佛齐旧港,时旧港广东侨领施进卿来报,海盗陈祖义凶横,郑和兴兵剿灭贼党五千多人,烧贼船十艘,获贼船五艘,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首。

郑和船队后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在古里赐其王国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立石碑“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十月二日)回国,押陈祖义等献上,陈祖义等被问斩。施进卿被封为旧港宣慰使。旧港擒贼有功将士获赏:指挥官钞一百锭,彩币四表里,千户钞八十锭,彩币三表里,百户钞六十锭,彩币二表里;医士,番火长钞五十锭,彩币一表里,锦布三匹。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至永乐七年(公元1407-1409年)。

郑和专程到锡兰,对锡兰山佛寺进行布施,并立碑为文,以垂永久。碑文中记有“谨以金银织金、纺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此碑于1911年在锡兰岛的迦里镇被发现,现保存于锡兰博物馆中,是用汉文、泰米尔文及波斯文所刻,今汉文尚存,是中斯两国友好关系史上的珍贵文物,也是斯里兰卡的国宝。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1409年十月(永乐七年九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1411年7月6日(永乐九年六月十六)回国。

姚广孝下西洋的史料给另一个关于郑和航海目的的假设也提供了佐证。潘教授说:在《大唐西域记》中,明人的注中有这样的记载:“皇帝遣中使太监郑和,奉香花往诣彼国(指锡兰,今斯里兰卡)供养……当就礼,请佛牙(传为释迦牟尼的牙齿,据说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牙齿完整无损,称为佛牙舍利)至舟,灵异非常,光彩照耀……永乐九年七月初九至京师。皇帝命于皇城内庄严栴檀金刚宝座贮之……“永乐九年正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期间。

“姚广孝参与了第三次下西洋,迎回了佛牙,这说明第三次下西洋显然是朱棣事先计划好的,否则就不会派出姚广孝这样级别极高的官员。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迎佛牙'!“有学者如是分析。至于朱棣为什么要派遣船队,不远万里从斯里兰卡迎回佛牙,更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朱棣是篡建文帝的位上台的,他劳师动众迎回佛牙,一个主要用意可能是为了证明他的正统地位,平息民间的不满和反抗情绪。这种做法,前代的帝王就曾经用过。

第四次下西洋

1413年十一月(永乐十一年十一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1415年八月十二日(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回国。

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1417年六月(明永乐十五年五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1419年8月8日(明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回国。


页面连接:http://www.nskyin.com/view_0_bkkb8/1188nzn1.html

笔趣阁5200 棉花糖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棉花糖小说网耽美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