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小花小的时候,家境还算过得去,至少不用担心温饱问题。虽然一家人不舍得吃好的喝好的,但是也是可以吃饱喝足的。因为轧纸是一个体力活,不但需要力气而且需要长期工作,所以一家人不会再吃饭问题上马虎。管钱的人是小花的外公外婆,外公管大帐目,外婆管日常开销。两个人都是精打细算的人,所以不会有浪费的事情发生。

这些年小花外公外婆靠着家族手艺合格自己的经营,不但养活了一家人,而且买下了一间店面。老王家想在绍兴城里买一个店面的想法,已经有了好几十年了。这个愿望终于在小花外公外婆手里实现了。两个人靠着自己的努力,加上祖上暗中积攒下来的钱,终于够了买店面的钱。他们在绍兴城里最繁荣的地方,购买了一间属于他们自己家的店面。地点在原来绍兴最出名的吕府十三厅附近的小江桥河沿,虽然不是黄金地段,但是也是市中心最繁荣的交易场所附近了。

吕府--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新河弄169号,为明代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礼部尚书吕夲府第。

吕府建筑群,是浙江省内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两出明代古住宅建筑群之一(另一处是在浙江省东阳县的卢宅,卢宅是明、清时代完整的建筑群)。

吕府,东起万安桥,西迄谢公桥,占地48亩。南向共有十三座厅堂,故又称吕府十三厅。所有建筑依三条纵轴线和五条横轴线布置。中央纵轴线依次为轿厅、永恩堂、三厅、四厅、五厅。吕府,东西两纵轴线,依次为牌坊和厅四座。第五条横轴线上是楼房,其余均为平方,建筑群南、西、北三面环水,只是东西是一条石板路通向街市。这种格局很像《水浒传》中描写的祝家庄。为便于交通,内设两条南北向“水弄“和一条东西向的“马弄“。吕府,现仅永恩堂保存较为完整,永恩堂原为正厅,吕夲死后改作祠堂,是吕府主要的建筑,面宽米,进深17米,共分7间,彩绘清晰,用材硕大,结构简洁,制作规整,风格朴素宏伟,是绍兴城区一处有代表性的明代古建筑。为什么是7间?据考,这是明朝森严的等级制度的表现。明代规定:官位一品至二品的厅堂为7间,吕夲是一品官,他是明代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起宫廷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后的五位阁员之一。厅中有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神宗皇帝所赐“齿德并茂“及吕本所立“永恩堂“两匾。

吕府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新河弄,占地2公顷,现尚存明代原构建筑6200平方米。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吕府十三厅建成。建筑分三条纵轴线、五条横轴线布置,中纵轴排列轿厅、正厅、中厅、后厅、座楼五座;东西纵轴各排列牌楼,前厅、中厅、后厅、座楼四座。当地称“吕府十三厅“。它是江南最大的明代官式做法住宅群。其正厅永恩堂七开间,用七架梁,直梁体系,是江南最大的厅堂。

吕府主人吕夲(公元1503-1587年),明余姚人,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后移居绍兴城中。嘉靖十一年进士,三十二年任礼部尚书,次年进太子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三十五年复掌吏部,最后位进柱国、少傅。后因丁忧回籍,其间朝廷变故,不复仕途,遂优游林下二十余年。著有《期斋集》、《奏谢稿》、《馆阁漫录》。这座规模宏大的宅邸,传说是吕夲的十三个学生,相约每人建一座厅堂以谢老师。其实,吕夲曾身居高位,要自建一处这样的宅邸也是有能力的。

如今吕府已经败落,原来的吕府已经被分割成好几块,主人换了好几波了。不过原来吕府十三厅的格局依然在,吕府十三厅依然是绍兴最著名的建筑。吕府正门在新河弄附近,这里依然是绍兴旧城区最热闹的地方。新河弄不远的地方是绍兴城里最大的农贸市场,附近就是各种商铺云集的场所。和这个农贸市场一街之隔的就是大江桥和小江桥。大江桥在小江桥前面,小江桥后面就是萧山街。大江桥和小江桥河沿都是店铺,萧山街更是绍兴城的批发市场,这里就是最好的商铺所在地。

小花外公家的商铺主营香烛和锡箔纸,兼营定制寿衣。当时这种店铺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注明是做零售还是批发,他们家只要是相关生意他们都做。就算家里没有的生意,他们也可以进货过来再卖给别人,这叫“二道贩子”。他们家其实做的最多的还是老本行,锡箔纸的生意。他们索性打出了老王家的字号,吸引一些老顾客来店铺购买锡箔纸。这里的生意不但正规,而且绝对不会有手脚。不但不会有次货出现,而且不是在数量上做手脚。

小花外公外婆见女儿是一个会做生意的,所以把店铺生意交给女儿和二儿媳妇两个人管理。从此实际管理老王家店铺的人就是小花的母亲和小花的二舅妈。她们每天从家里出发,带着货物和自己家比较小的孩子,来店铺做生意。不但可以赚钱养家,而且可以看好自己家那些小孩子,可以让家里的人安心做锡箔纸。

这个店铺前面是沿街的店面,不但放着数量不多的锡箔纸和香烛,而且挂着“定做寿衣”字样的招牌。小花二舅妈娘家就在绍兴城里,而且是一个裁缝,所以她也给自己娘家拉生意。凡是想做寿衣的人,可以在老王家这里定做寿衣,小花二舅妈为大家制订好尺寸,谈好价格,然后回娘家做衣服。等衣服做好了,等客人上门取货,或者是小花二舅妈亲自去送货上门。这也算一笔生意,所以小花的外公外婆也就答应了。不过这种生意平时并不多,来这里的客人不是来买锡箔纸的,就是来买香烛的。小花外公外婆联系了一家老实可靠的香烛供应商,可以定期供应老王家香烛。有大生意的时候,就需要老王家提前预定,他们也会抓紧时间赶工的。

小花对于这个店铺记忆深刻,前面是做生意的店面,中间是隔开来的仓库,后面是直通河道的河沿。有大客户需要货物,或者是一些运送不方便的货物需要运送的时候,小花外公会通过自己家的小船运货。不过这里的河道生意很好,不允许小船随便停靠,老王家的船一般不会轻易划到这里来。

后来小花母亲为了照顾生意,和小花外公商量决定,小花母亲带着丈夫和女儿小花搬过来住。从此三岁大的小花和父母暂时搬到了这个地方居住,一家人在店铺中间的仓库里面临时搭板睡觉。白天这里是库房,晚上就是他们一家三口人的睡觉场所。大一点的小花后来在这里疯玩,小花的母亲也不去管她,到时候吃饭了,才会朝天吼一嗓子。小花听见了就会回家吃饭,听不见回来晚了,小花只有饿肚子了。

因为小江桥在萧山街、戒珠寺、题扇桥、笔飞弄和躲婆弄附近,所以小花经常在这里玩。附近的孩子和小花一起玩,就和小花熟悉了起来,一些人家给自己家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也让小花这些附近的孩子一起听故事。关于这些地名故事,小花听多了,听习惯了,就会讲给家人听。小花讲得不对的地方,大家都会纠正小花的故事,久而久之小花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且深深地印在了小花脑海里面。

小花的美好记忆停顿在了八岁那一年。小花的父亲谢池因为抽大烟上瘾,终于败光了老王家的产业。按照老王家的规矩,家里的房产和店铺都是老王家的,属于大家共同财产。不过家里也有具体的分工,分给了谁管理,这个产业几乎就是他本人的了。小花大舅舅一家人负责制造锡箔纸,所以老王家的锡箔纸作坊其实是小花大舅舅家的。小花母亲和小花二舅妈负责店铺,这个店铺就算小花母亲和小花二舅妈的产业,将来属于小花家和二舅舅家的财产。小花外公外婆接下来也给小花的三舅舅和小舅舅准备家业,将来就算分家了,大家都不会饿肚子也不会闹矛盾。

谢池不但抽大烟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现金,而且给老王家带来了巨大的亏空。大烟馆的人上门要债,堵着老王家的大门要钱。小花的外公看了欠款数字之后,直接倒地不起。为了还债,为了不让大烟馆的人毁了老王家的作坊,小花外公最后咬牙承认了这笔欠款。为了还债,老王家没有现金,又把小江桥河沿的店铺卖了,这才刚刚够还债。老王家的人,都把怒火发泄在了谢池身上。谢池毁了老王家,让老王家的人没有了希望,也让老王家内部产生了矛盾。


页面连接:http://www.nskyin.com/view_0_bkkb8/1188n1b7.html

笔趣阁5200 棉花糖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豆豆小说网闪爵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