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81章因地制宜分化官府

应天府。

太常卿黄子澄,和兵部尚书茹瑺,两人的矛盾已然公开化,闹得不可开交。

茹瑺是兵部尚书,权力比黄子澄大,资历也足。

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探花出身,伴读东宫,教皇太孙治国之道,对储君的影响力大。

茹瑺虽然比黄子澄年轻,但是他入仕早,走的是国子监的路线。黄子澄要大九岁,但走的是科举正道,殿试第三。

两人各有优势和劣势,小九岁的茹瑺反而是老一派人物,大九岁的黄子澄却是新派人物。

在各方面的政见都有不和,新派对藩王的态度,要更加的激进,坚定的支持藩王误国论,认为要取消实封藩王。

老派则认为,这些年的成果,可见不应否定藩王对国家的贡献,但要采取平和的手段,收取藩王的权利,避免藩王势大,威胁到朝廷。

新派以黄子澄为首,以及兵部左侍郎齐泰,以及地方上养望的方孝孺,结合起来的势力不小。

总之。

老派和藩王对抗与合作多年,已经形成了默契,而和藩王接触不多的新派,不认可这个默契,认为是对藩王的妥协。

如未来的历史,茹瑺和黄子澄的矛盾,乃至闹到不能同堂的地步,在朱允炆登基后,黄子澄成为辅政大臣,茹瑺立刻被外派去了河南。

朱允炆则采取了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的削藩之策,全面取消实权藩王,甚至要物理消灭几位威望过高的藩王,丝毫不留余地,其中包括燕王朱棣。

那时候的朱棣,的确没想着造反。

他的燕山护卫被朝廷调去大宁,派来的官员武将接管北平各卫,朱棣只剩下了几百护卫,这个过程中朱棣一直没有反抗,装疯卖傻以保命。

直到有北平布政司的官吏向他通风报信,确定了朝廷已经决定要抓他去应天府,如果反抗就杀了他。

经过步步退让,形成最不利的局面下,朱棣才孤注一掷决定造反。

姚广孝从应天府回来,带回朝臣不和的消息,此时,朝廷对于金州,复州的旨意也下达了。

朱高炽原本是旧有的印象,习惯了明中后期的政治气氛。

藩王承袭爵位要先贿赂太监,武将袭职要贿赂官员,否则就无法承袭的地步。

看来是自己错了,明初的官员,藩王有拉拢过来的可能,例如官员向朱棣通风报信的事。

在面对藩王与武将的权利竞争中,官员们还没有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对抗阵线。

“粮票之事,在应天府可有动静?”朱棣最先问道,面色严肃,心里忧虑。

粮票的事,压在他心里日久,生怕惹来父皇的斥责。

姚广孝从应天府赶回北平,一路风尘仆仆,虽然脸色憔悴,却还是第一时间赶来王府。

“粮票之事御史叶希贤上奏过,不过此事没有引起动静,圣人也没有回复。”

“那就好。”朱棣松了口气,又纳闷的问道。“为何是他上奏?不应该是颜钝么。”

“这是好事。”

姚广孝笑道:“说明颜藩台态度倾向老派,对王府抱有一定的善意,不会抓住丁点小事就对王府不放。”

朱棣没有反驳,认可了姚广孝的看法。

一旁的朱高炽,见朱棣和姚广孝都这么认为颜钝,他有了个新想法。

颜钝的表现,以及朱允炆登基后,采取新派的削藩之策,而不信任此人,换了新的布政使。

那自己可以从中做文章啊。

根据后世的工业理论,工业发展的阶段,在最后一步才是带动农业,北平已经有了工业雏形,到了促进农业的地步。

农业之事,必须要布政司支持。

而发展北平的农业,又等于加强王府造反的实力。

朱高炽嘴角翘起。

朱棣余光看到了朱高炽的笑容,直觉头疼起来,不知道老大又打起了什么鬼主意。

老大一件接一件的谋划,没有片刻的停歇,仿佛不知疲倦乐在其中,最终全是让他来担着。

朱棣有些心累。

从前番辽东战事,到钱庄之事,一件接一件,朱棣很想喘口气,过几天安稳日子。

“老大,歇口气吧。”朱棣主动说道。

姚广孝愣了愣,不知道王爷所言何事,朱高炽也吓了一跳,朱棣怎么知道自己的心思的?

朱高炽笑道:“皇爷爷数十年如一日勤政,不曾停歇片刻,父王多次教导儿子要学皇爷爷,儿子遵循父王教诲,一点也不累。”

朱棣忍不住摸了摸下巴,心里只觉无可奈何。

“儿子的想法,一定会让颜藩台非常高兴。”朱高炽信心十足的说道。


页面连接:http://www.nskyin.com/view_0_b8bbs/1ko8ozzk.html

笔趣阁5200 棉花糖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叔叔小说飞飞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