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在刘秀废除了郡国的武装力量之后,地方上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进化出了庄园地主这种究极形态。

其中佼佼者是汉桓帝时的崔寔,他这位首屈一指的具有文化的大地主甚至写了《四民月令》来指导其他地主们怎么管理庄园。

在这本书中就能看到,一个合格的庄园需要包括农业、养蚕、纺织、酿酒、制药、养马等产业。

军事上需要有角弓弩,练五兵,习战射,武库和辎重车属于标配,武帝时有的坞堡在这一时期成了庄园标配。

而如崔寔这样的大家族,庄园内兼具农林渔牧副的特点,足以关起门来自己生产,给主家提供丰富的物资支持,从而安心攫取政治权利。

比如崔寔,祖父崔骃是著名学者,与班固齐名,父亲崔瑗亦是学者,与大儒马融、张衡乃是挚友。

堂兄崔烈,官至太尉,侄子崔钧,乃是三国名士,字州平,与诸葛亮相交莫逆。

崔寔家族起于涿郡,后改至博陵郡,也就是后来那个很著名的,甚至引得二凤忌惮的博陵崔氏。

虽然唐初时二凤亲手打压,但晚唐时博陵崔被公推“士族之冠”,终唐一朝出宰相十六人。

不过唐后声音就骤减,大概是经历了五代十国之后终于被重创了,在南宋博陵崔彻底没落。

另外一种豪强则是借着东汉开国的这股学风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子:经学化而后世官化。

简单来说就是先用家产做学问,做学问之后养名,养名完毕之后就正式入仕途掌权。

因为当时的大儒是可以自己收弟子的,因此只要有点钱的豪强即使不能送儿子入洛阳念太学,也会送到本地大儒那里,与其他豪强交好结党。

这条路线走的最顺的是弘农杨氏,虽然他们自己不认,但都知道是始于分项羽尸的赤泉侯杨喜。

杨喜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4章豪强进化(第3/3页)

孙杨敞为昭帝时丞相,司马迁女婿;杨敞玄孙杨震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有四世太尉、东京名族之名。

不过后来就不太顺,三国时杨修杨彪被杀,西晋时杨骏等因外戚专权诛三族,东晋时杨亮一族被桓玄刘裕连杀,弘农杨氏就此断绝。

看这两条路线就能大概明白,名士、权贵、世官、地主等相互促进,最终综合作用形成了汉末的一个个世家大族,如陈、荀、袁、马、曹、钟、杜等等。

尤其到了汉末,皇权彻底旁落,对地方彻底约束力为零,郡望概念开始形成,当地百姓都是知豪强世家而不知皇帝,东汉已经在事实上被豪强世家门瓜分肢解。】

今天成都府衙内的众人再次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土包子一样。

“这博陵崔,从汉至唐末,经累五百年?”

这是刘备的感叹,他只觉得难以想象。

四五百年,能积累多少财富?攫取多少土地?历战乱而不倒,经改朝换代还能出十几个宰相。

张飞鄙夷:

“看光幕这意思,经累五百年,竟未有一人为将!”

“经五胡乱华依然苟活,乱世不思报国,真乃光幕说的那吸血虫!”

“还好改成了博陵崔,若还是涿郡崔,俺老张还嫌丢脸呢!”

庞统笑嘻嘻道:

“若还是涿郡崔,说不定人家反倒看不起翼德你呢。”

张飞不屑道:“乃公用的他看起?”

“后世知俺之名,晓俺忠义,那博陵崔坟朝哪头?”

“俺二哥说得好,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者也!”

庞统拱了拱手,只觉得这张飞读了书虽然不改火爆脾气,但说话确实有条理了很多。

同时也赞同道:

“就如那崔州平,被后世记得既还是因为是孔明之友,名士之名何人羡哉?”

孔明大笑,摇摇头只觉得今日真是长见识了:

“知豪强之祸,未曾想这豪强竟能历数百年而不倒,并能与帝氏争名。”

“也就是那唐初须宽仁,且地方豪强易匿罪,否则……”

庞统嘴角勾起来一个弧度,亦是摇头:

“这博陵崔倒是懂得屈身忍辱,不生在江东可惜了。”

刘备看到后面则是有点沉默:

“若按这光幕所说,汉早该亡矣。”

“而彼辈豪强,役使大汉百姓而起家,有丰饶之家业反倒暗图上位……”

“真乃王朝之祸也!合该身死族灭!”

一时间没人说话,只有孔明拱拱手道:

“既如此,主公勿忘百姓所受之苦。”

张飞毫不犹豫跟上:

“俺老张早看那些高门大姓不顺眼了!”

“他们争自己的三公九卿乃至窥视帝位,却让百姓去送死,哪有这般道理!”

一时间府衙内众人侧目,唯有张飞哈哈大笑。

……

甘露殿相对安静,直到李世民哈哈大笑:

“彼辈乱党,唐家党祸,真是该杀!”

(本章完)


页面连接:http://www.nskyin.com/view_0_7s3b8z/18nob7zk_2.html

笔趣阁5200 棉花糖小说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废文网书库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