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但都不敢拥挤,因为陛下老早就站在这里了……

很快,随着房玄龄最后一句“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落下,李世民迫不及待抢过来一份。

随即很快做了决定:

“此文,当送国子监,传阅天下!”

成都的张松也提了建议。

“此文,当送小太学,让汉儿读之。”

不过成都府衙的刘备和甘露殿的魏征,提出了同一个问题:

“其中些许典故,不解其意,如何能行?”

于是很快成都府衙与甘露殿都做了同一个决定:

察史册,量身而改便是。

后世此公文采惊人,但咱们一殿一堂之人,合起来也未必就差了。

而此文的名字,想来光幕……

【文天祥文山公的《正气歌》每每读之有落泪之感。

南宋灭亡之际,他感怀这十二位先贤的贞洁与血性,作正气歌贯之以自强,最终从容就义。

而颜常山舌与张睢阳齿的典故,皆出自安史之乱,相隔不过一年。】

〖文山公大贤,正气歌极为简单,短短十二个典故道尽了咱们的民族脊梁。

从中倒也可以一窥宋因何而亡,十二个典故,没有一个宋朝自己的。

强汉有气节,盛唐有血性,而南北宋的士大夫能兼而有之的,不过两掌之数而已。

赵匡胤:宋即宋,如何分两宋?靖康降于谁?南宋又因何亡?〗

看着光幕上划过去的文字,李世民自语:“原来这叫正气歌……”

随即就看到了那个似乎也是皇帝的赵匡胤在连连追问。

看着孔明似乎没空回答,李世民便起了心思,提笔走到光幕前,挥笔连写:

〖北宋有真宗,城下缔亲盟,宋辽成兄弟,年年输岁币,缔约百官赞,封禅泰山夸。〗

或是读了文山公作品的缘故,李世民感觉自己写的东西也被带骈……哦不,带偏了。

不过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4章瓮中之鳖(第3/3页)

下这宋皇看到这话的模样,李世民感觉自己心情居然好了一点。

不过这张睢阳齿……李世民总觉得,或又是一位泣血唐臣。

另一边房玄龄还在可惜:

“汉有气节,唐有血性,可这宋有科技,若是能兼而有之……”

杜如晦倒是颇有信心:

“宋不能兼而有之,那便让我唐来!”

【颜杲卿的人生在安禄山的屠刀下落幕,而颜真卿,还要为河北人民奔走奋战。

在这里史书的记载是“十七郡同日自归,推真卿为盟主,兵二十万,绝燕赵。”

一夜之间河北就直接光复了一半,不过这个兵二十万自然是十七郡的合计虚报,但有这些已经足够了。

朝廷这时候倒是挺给面子的,怕颜真卿名不正言不顺,先是官加户部侍郎,再拜河北招讨采访使。

颜盟主也不含糊,命将士直奔魏郡,在兵力较少的情况下,以精兵大破魏郡叛军,收复魏郡。

战报传遍四方,由此大唐士气大振。

魏郡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这个地方西面是山脉,东面是黄河,安禄山南下就是由此渡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战略支撑点。

安禄山在此留两万叛军也是因为这里地势紧要,怕被偷了屁股,结果没想到被他寄予厚望的叛军将领袁知泰被颜盟主打的溃不成军。

此时给颜盟主当狗头军师的是清河太守李萼。

李萼得到的小道消息是河东猛将程千里率十万大军正在开赴河北,但被堵在了太行山里。

只要颜盟主能打下魏郡,截断叛军援兵,程千里这支人马就能到达河北。

如此一来,就可以直接端了叛贼老窝,在回首包饺子,叛军必然崩溃。

只不过让颜真卿没想到的是,等他击破魏郡,从太行山里开出来的并不是程千里的部队,而是大唐的一对名将:

郭子仪,李光弼。

此时的颜真卿并不太清楚这些,颜盟主驻守魏郡的时候对大唐局势做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洛阳的叛军如今只有三条路能走:

要么往北回河北,但是自己魏郡是第一道防线,而且从河东赶赴过来的郭李两位将军打仗颇有章法,叛军来此?自寻死路。

要么往南去抢钱,但是南方地形多丘陵,叛军完全施展不开,而且听说雍丘有一个叫张巡的铁血守将,拦着叛军让他们不好南下。

要么往西攻破潼关,但是潼关有天险,而且有名将哥舒翰领大军驻守,叛军如何能破?

因此颜真卿认为,此时的叛军已经是瓮中之鳖,就等着被煎炸烤卤炖了。

而此时的安禄山也已经陷入绝望,甚至开始责骂属下:

你们好多年前就撺掇我造反,说有万全之策。

结果今守潼关,数月不能进,北归之路已经断绝。

四方的唐军已经开始合围,伱们说的万全之策何在?

叛军将领们自然是没啥办法的,但是端坐在长安城中的唐玄宗似有所感:

禄儿莫慌,且看义父助你!】

长孙无忌忍不住回头看了眼陛下,只见李世民一脸平静的负手而立。

脸上只写了个四个字:不出所料。

颜杲卿这个详细资料说实话看的都有点抑郁,太惨了。

(本章完)


页面连接:http://www.nskyin.com/view_0_7s3b8z/18nob3ok_2.html

笔趣阁5200 棉花糖小说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同人小说网耽美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